新闻详情
张宏琪:用真情服务社会 把大爱献给患者
用真情服务社会,把大爱献给患者
他叫张宏琪,来自西华县人民医院。和千千万万个基层医务工作者一样,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、刻苦钻研,做出了一些成绩,赢到了社会的认可、患者的赞誉、同事的好评。他先后获得了河南省“五好党员”、周口市“人民健康好卫士”、周口市劳动模范、周口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、西华县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,今年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,又被省政府授予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他全心全意,誓做患者的贴心人。从医三十年来,他坚持着“患者至上”的原则,对待病人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、社会地位是高是低,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。他时刻提醒自己,对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疼痛。古语有“医者父母心”,让患者痛苦而来,微笑而归一直是他服务和工作的宗旨。在施诊时,对待儿童患者总是不厌其烦,对待上了年纪的,主动帮助搀扶他们;在大内科的急救中,尤其是遇到呕吐患者、甚至服毒患者,不嫌脏,不怕累;在工作中,时刻为病人着想,从检查到治疗,为患者精打细算,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,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,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,明确诊断,给予及时治疗。
他不断学习,提高医疗技术水平。作为一名医生,他清醒地意识到,无论理论知识,还是技术水平,自己都存在着先天不足,需要不断“充电”,他在繁忙的工作中,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,参加本科函授学习。另一方面还苦练基本功,掌握专业基本理论、基本操作、基本技能,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疗法,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,积累新经验。
他工作严谨,用医德感染病人。从医多年来,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、良好的职业道德、严谨的工作态度。他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,在给病人看病时,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,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、一个鼓励的眼神、一句温暖的问候语、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。他相信:从自己做起,从点滴做起,视病人如亲人,就会赢得病人的理解、支持与尊重,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。
他业务精良,用医术回报病人。作为消化科医生,他和他的团队,先后开展了食道狭窄扩张治疗、食道支架植入术、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、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。开展了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:如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、胰腺囊肿穿刺置管引流,穿刺活检(肺占位、肝占位、淋巴结、胃壁占位),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等;以上技术,均填补了西华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医疗空白,极大地方便了患者,给患者带来了希望、福音。从医三十年来,他每年接诊门诊病人2000余人、住院病人300余人,诊断正确率、治愈率98%;每年抢救急危重病人60人次,抢救成功率85%;每年进行电子胃肠镜检查治疗500余人次,诊断正确率100%。
他坚持科研,以丰硕成果惠及社会。在坚持临床诊疗的同时,他和他的团队还坚持进行医学科学研究,不断革新医疗技术,积极撰写学术论文,先后撰写了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》等30余篇论文,分别发表于《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》等国内外学术刊物,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;积极开展临床科研,主持和参与的《胃力片合用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》等七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周口市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。
他不负重托,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随着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,再加上热情、周到的服务,赢得了患者的信任,前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,不仅是本地区的患者,还有远至广东、内蒙的患者前来寻医问诊。有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常年被胃病折磨的患者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千里迢迢前来找他,他听了患者的情况后,对症施治,开了半个月的药,治好了困扰患者近二十年的胃病。
张宏琪说:“我作为一名医生,做了自己应做的事情,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许多荣誉和鼓励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更加努力,继续弘扬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,爱岗敬业,用真情服务社会,把大爱献给患者,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,再创辉煌,用攀高峰。”